国民小吃是否需要“格调”

2017-07-07 MSW111111 37

        现象:近日,一张“沙县轻食”的照片走红网络,引发众多关注,照片中“沙县轻食”门头的主色调为灰色,LOGO由一副碗筷和被筷子挑起的面条组成的圆形图案构成,与沙县小吃传统黄色门头截然不同。不少消费者猜测沙县小吃终于开始转型升级,然而“沙县轻食”只是开在无锡的一家普通饭店,与沙县小吃集团毫无关系。沙县小吃和黄焖鸡、兰州拉面等一同被称为消费者喜爱的国民小吃,此次“沙县轻食”事件又掀起了人们对国民小吃转型升级的热议。

        对于“沙县轻食”的做法,有观点认为沙县小吃升级迟缓遭借道,很可能被其他更多餐饮店效仿,让品牌管理较为混乱的沙县小吃面临更为复杂的市场竞争局面。其实,沙县小吃只是一个案例,很多国民小吃均有不少成长的烦恼,例如迅速扩张后市场更加混乱,频被爆出食品安全问题,品类老化严重等。

      另外,80后、90后目前已成为餐饮消费的主力军,年轻客群消费模式发生很大变化,对于就餐的追求不仅仅停留在解决温饱的层面,还要求店面环境、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再加上商业地产的租金、食材、人工成本不断上涨,经营越来越难,可见国民小吃转型升级有一定的市场必然性,补齐消费体验短板,实现创新才能顺应时代发展。

      那么,问题来了,在很多国民小吃加盟商的意识里,一个体量不大的餐饮小馆消费水准低,有必要在餐具、品类和环境方面打造得那么洋气吗?社区和商圈还好,若只是布局在并不繁华的郊区或工厂附近,是否会格格不入?人们喜欢的就是国民小吃的接地气,此种想法不无道理。但是,价格再低廉的国民小吃也有资格成为美食名片。

      回到轻食的话题上,国民小吃大可迎合品质化消费需求玩起“变脸”,增加休闲调性,甚至融进文创元素,塑造品牌形象,不过,前提是实现门店的整合,具体到菜单、价格、餐具、卫生等方方面面,然后再根据店面位置和大小,实现差异化经营,适应不同层次消费者,而非一刀切式改革。发力准确就是有效的创新与尝试,否则不仅占领不了消费者心目中的认知高地,而且会在行业洗牌大潮中更加步履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