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这个小吃有“身份”,过了饭点仍排4米长队,还要凭饭票领餐

2018-10-06 MSW111111 43

每次有外地朋友到洛阳,总想把老家最好的带给她们,用洛阳话说,就是必须得"排场"。所以,去百货楼后边吃列入"非遗"的小街锅贴是件正经事。

这不,接上千里迢迢来洛的同学,第一件事就是"安排"他们吸溜一碗浆面条,再来上两斤锅贴。(嗯,快速了解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必须得吃,让他们的胃先"着陆"。)

洛阳这个小吃有“身份”,过了饭点仍排4米长队,还要凭饭票领餐

这个洛阳小吃有"身份"

门口几十年如一日排长队

虽然锅贴这种小吃在不少小吃街都有,但在洛阳,凡是称得上小街锅贴的,都出自国营老店西工饭庄。

下午两点,我们才赶到了百货楼后面的老店,虽然已经过了饭点儿,但门口仍有3、4米长、拿着票等着锅贴出炉的队伍,店内也食客众多。

洛阳这个小吃有“身份”,过了饭点仍排4米长队,还要凭饭票领餐

交钱、买饭票、领饭,自己搞定餐具、醋碟,店内的售卖用的还是最传统的模式,这对于不少90后来说,这种方式很"集体"、很原始。的确,虽然已经摆脱了国营的身份,还是老的"做派",各墙上醒目的牌匾、奖章,都不经意间透露出小吃的"身份"。

据了解,西工小街锅贴的前身是1956年从上海内迁来洛阳的野味香饭店,打五十年代起,这家店就在洛阳卖野味和各种小吃,其中锅贴最受欢迎。在供应短缺的时代,锅贴是档次较高的小吃,只有少数高收入人群问津。

如今,经过一番改良的"小街"锅贴,从高档小吃变为平民美食,不仅成为了洛阳名吃,还有自己的"商标",被列入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

洛阳这个小吃有“身份”,过了饭点仍排4米长队,还要凭饭票领餐

锅贴的售卖也是论"两"计算,一两5个。一盘锅贴,辣椒面、醋碟蘸着,再配上一碗浆面条,吃得美美气气。

不过,享受美味还是得花点耐心,百货楼后边几十年如一日排着大长队,已经洛阳城的一处风景。

绍兴的料酒、商丘的香油

小吃里有大讲究

别看小街锅贴只是一种小吃,其中可是大有讲究。

门口收票、耳朵上挂着麦克风的大叔告诉我们,这锅贴要选不肥不柴的、个头在60公斤左右的猪,辅料配的也必须是本地的大葱,安微的老黄姜,"料酒得是绍兴的,小磨香油是商丘的",总之,用料都得是最好的。

厨房就在门口,包锅贴、上锅煎,整个过程都在眼前。

身着白大褂、头戴白帽子的师傅将形似小船的锅贴快速整齐地码入锅内,随即将和好的稀面汁均匀倒入锅中,马上把锅盖上,几分钟后倒油离锅。看着制作、闻着香味,排队也不寂寞。

"观摩"中,感觉锅贴的制作很简单,但是门口掌锅的师傅表示,其中可是大有讲究。

洛阳这个小吃有“身份”,过了饭点仍排4米长队,还要凭饭票领餐

"锅贴个头儿不能大也不能小,厚薄一致,煎的时候,锅贴时一定要掌握好火候。面汁稀稠、多少、啥时候倒要恰到好处,动作要快。"当然,喜欢的总是要等待的,从包到出锅,色泽透黄,外焦里嫩的锅贴需要等上十分钟,享受美食的时间是快乐的,灌汤利口的锅贴的获得了朋友们的一致好评,嗯,怪"排场"。

小街锅贴很"任性"

只有外带,没有外卖

"持才"才能傲物,好吃的小街锅贴也是"任性"的。

火了半个多世纪,小街锅贴只有外带,没有外卖。

店里的工作人员说,"平时店里的供应还顾不过来,更别说外卖了。"

已故中国台湾著名文学家卫繁昌在《怀念洛阳小吃》中,将洛阳小吃娓娓道来: 甜牛肉汤、杂烩粉丝汤、伊河枣兜饭、洛阳城里入夜后的油茶,还有老洛阳的霜糖饼……

正如他最后写道,"洛阳实是一个观光旅游的好地方,众生不妨抽空前往洛阳一游,可以品尝著名的洛阳小吃,实是人生一大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