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家餐饮企业因涨价登上网络各大热搜榜首,引发舆论热议。虽然部分企业也已发出声明致歉并恢复价位,但此现象引人深思,餐饮业复工复产之后,“自救”靠涨价到底行不行?
盲目涨价浇灭顾客消费热情。“一片土豆1.5元,两三个人吃顿火锅要五百多,还吃不饱。”这是陈先生一家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后第一次在外用餐,作为这家店曾经的常客,他坦言,涨价幅度太大,出乎意料。
入不敷出让商家叫苦连连。“材料采购、店面租金、员工工资、水电费……”,在西部某市一家火锅店,老板为记者列出了每月店内的十几项支出并表示,一个多月的关门停业产生了巨大损失,涨价是他认为弥补亏空最快的方式。
与选择涨价不同,同市某快餐店近日推出促销活动,通过消费券赠送、第二份半价等方式,稳住销量。此外,该店还通过加强配送业务能力,在保障堂食销量的同时,也发展了一部分数量可观的外卖客源。灵活变化营销策略之后,这家店的销量从复工复产至今呈现上升趋势。
相比盲目涨价,灵活变通营销方式显然取得了成效。其实,餐饮业自复工复产以来,涨价现象屡见不鲜。对此,专家表示,随着复工复产力度加大,市场消费会产生反弹,这期间正是提高品牌知名度和顾客忠诚度的好时机,盲目涨价既解决不了一时之困,也对长远发展不利。多位消费者表示,合理涨价情有可原,但想把困难全部转移到顾客身上,实属不该。
餐饮业“自救”应对症下药,病急乱投医只能让自身免疫力越来越低。
首先,政府部门应该加强政策落地监管。为支援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全国各地相继出台不少扶持政策,比如通过发放消费券来刺激消费。相关部门应该强化监管力度,让政策落到实处,该给的给到位,该免的免彻底,让企业获足安全感。
其次,企业本身应该加强思考,探索有效营销策略,而不只是通过涨价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获得短期盈利。比如,这次疫情的发生加快了外卖、跑腿等配送行业的迅速发展,尤其在西部地区,不少餐饮企业借鉴经验,拓展配送业务,不仅优化了品牌调性,同时提升了消费者用餐体验,做到了堂食、外卖两不误,复工复产后销量增长明显。
另外,作为顾客,面对涨价不应带有激烈情绪在网络平台上夸大事实,甚至制造谣言迷惑大众。在涨价热议话题中,有一些网友借题发挥,发表不实言论制造恐慌,给本就在“疗伤期”的餐饮业“伤口上撒盐”。消费者对涨价敏感是合乎情理的事情,涨价虽然有商家急于回本的不合理因素,但出现伤害自身权益的情况时,还是鼓励消费者通过正当渠道进行投诉解决,而非把网络当作法外之地肆意妄言。
总之,餐饮业“自救”靠涨价行不通。理论上,疫情的发生对餐饮业来说既是“危”也有“机”。复工复产后,如何化险为夷转危为机是企业实现“自救”必须攻克的难题,需要政府、市场、企业及消费者共同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