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小吃转型需稳扎稳打

2017-06-23 MSW111111 36

      现象:几年前,《舌尖上的中国》一经开播,便受到广泛追捧与好评,人们被中国美食特有的气质吸引,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美食文化普及。近日,中国版《深夜食堂》正在热播,却得到非常低的评分,网友纷纷吐槽脱离现实,不见中国美食里的烟火气,小龙虾、烧烤、串串等传统小吃才更接地气,更符合国情,可见消费者十分钟情本土美食文化,并有很强烈的保护意识。

      事实上,中国传统小吃从来不缺话题和文化。在郑州,一到夏天的晚上,各类美食夜市生意红火,食客络绎不绝。烤羊肉串、小龙虾、灌汤包、烩面等成为热销菜品。如果按照《深夜食堂》想要营造的文艺清新场景来评定,大排档、小吃店的形式看起来似乎有点过于生活化,甚至被贴上廉价、脏乱等标签,然而这正是人们的热爱,也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场景。不过话说回来,除了影视剧,对于中国小吃的保护和传承,的确需要更多的媒介进行包装与宣传,而在此之前,让传统小吃迸发新活力乃当务之急。时代在变,传统小吃不能仅靠人们主观情感维持,也需要创新元素的注入。

      不难发现,近两年,很多传统小吃演变为新兴的“小而美”快餐品牌,挖掘美食故事,打造休闲时尚的就餐环境,郑州的各个购物中心以及社区均有布局,同样是一碗热干面,一锅串串,一份烧烤和一笼包子,如今却有了新名堂。传统小吃资本化不仅实现消费升级和品牌升级,而且不断满足了90后、00后年轻消费群体多样化需求。业内人士也十分看好这一趋势,认为中国传统小吃有根基和市场环境优势,再加上消费者的支持,有望兼顾传承与创新,传统小吃发展前景可观。

       然而,将传统小吃转化成新兴餐饮品牌是一把双刃剑,本身是值得提倡的良好途径,顺应了新生代消费主力军的产业结构。但是,资本扩张的过程中是否会出现为了追求利润和效率忽视了产品品质以及过度开发美食文化变为四不像等问题?从行业角度来看,同品牌是否能跳出同质化?另外,形成品牌后消费者会对安全卫生提出更高要求。所以说,这条转型之路必须稳扎稳打,切莫心急,否则原本的好事最后可能反被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