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一家粉虫店手艺传了4代人 创造出广西名小吃

2017-07-31 MSW111111 111

南宁一家粉虫店手艺传了4代人 创造出广西名小吃

周丽娜在制作粉虫

成长 粉虫店见证老水街繁华

周丽娜家的粉虫传统手工做法,是从太外婆传下来的。上世纪40年代,太外婆和外婆(就是招牌所指的黄阿婆)家住在邕江边的渔船上,那个时候还没有邕江大桥,两岸的人们出行靠的是渡船。太婆、外婆都是生活在水上的疍家人,外婆在现在邕江大桥的附近用小渡船将人们送到对岸。外婆6个儿女,为了贴补家用,从太外婆手中学到粉虫手艺,制作粉虫供过往的船客吃。

上世纪80年代,周丽娜的妈妈李玉兰嫁人后,才上岸生活。为了生活,李玉兰在水街找了摊位,继续做粉虫、粉利、五色糯米饭、芋头糕等美食售卖。

周丽娜儿时生活在老水街。水街是南宁传统小吃的聚集地,很多老南宁人认为水街的小吃才是正宗的。那里有各种各样的小吃,芋头糕、千层糕、粽子、甜品、老友粉,品种丰富。周丽娜小时候就在老水街的街头巷尾穿梭、打闹。“以前走在老水街,脚上都是泥沙,人们从邕江挑水上来,水经过处理再用来做小吃。”

以前的水街是有名的小吃集中地,南宁人大多喜欢到老水街去购买,生意还不错。“特别是到清明、春节等传统节日,人很多,都忙不过来。”李玉兰就盼着周丽娜放假,回来帮家里做事。长大的周丽娜假期就帮着妈妈做糕点、粉虫。

勤劳的一家人靠着做粉虫和美食的手艺,日子慢慢好了起来。到上世纪90年代初,周丽娜家在老水街区域的大同街一里13号租了个铺面。“原来那条街叫做打铁街,很多人在那里打铁,打锅、锅铲等铁器。”到了大同街,有了自己的铺面,加上做粉虫、粉利等手艺好,周丽娜家的生意更红火了。特别是临近过年的时候,做粉利、粉虫,根本忙不过来,舅舅、舅妈都要来帮忙。

搬迁 店铺迁到壮志路

周丽娜逐渐长大,李玉兰却不愿意女儿来接手粉虫生意。“因为太辛苦了,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来,一年就只能休息一两天。”周丽娜顺着妈妈的心愿去读幼师。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老水街的生意依旧红火。老水街,这个靠近民生码头而先繁华起来的地方,越来越不适应城市发展。南宁市决定对老水街片区进行改造,将其打造成历史文化街区,让水街片区旧貌换新颜。

2012年年底,拆迁通知发到了周丽娜家。经营了多年的铺面要拆。周丽娜从小长大的地方也要拆。“心里肯定舍不得,都是在这里长大的,一切都那么熟悉,我们还特地拍照留念了。”

但是城市要发展,老水解的拆迁改造势在必行。2013年,毕业做了10多年幼儿教育工作的周丽娜也面临着转变,当时的她已经结婚并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为了能让家庭条件更好,她打算跟着妈妈开铺面做粉虫等生意。知道要拆迁,周丽娜、李玉兰就开始找铺面,店面搬到了现在的壮志路上。

南宁一家粉虫店手艺传了4代人 创造出广西名小吃

周丽娜在厨房工作

传承 坚持手工制作

2013年8月20日,黄阿婆(玉兰)粉虫店开张了,南宁人又可以到这里买正宗的粉虫了。

虽然南宁的变化很大,但是粉虫的味道依旧,现在周丽娜还是坚持手工制作粉虫,这样才能延续传统的口味。而纯手工制作粉虫工序繁琐:泡米、打浆、蒸浆,待米浆变成半熟的大米团后,稍微凉一下,趁热将大米团分成小米团,再用手分成小份,在簸箕上搓粉虫,而粉虫有红色和黄色等彩色的,要用到天然的草慕红和黄籽子植物,“这些植物每年只能有一季采摘,为了保持粉虫的传统做法,我们跟固定的村民采购。”周丽娜说。

为了让南宁人吃到记忆中的味道,保持粉虫弹性,有弹牙口感,周丽娜对大米的采购非常重视。她深知好的原材料才能做出好的粉虫,店里隔天就由丈夫到五里亭批发市场去采购,跟固定的米商拿米。做粉虫的米要陈米,新米做出来口感不好。以前一种百色平果的陈米是粉虫非常好的制作原料,但是现在也做不了了,为了做出记忆中味道的粉虫,周丽娜用了四种陈米,不同的比例,反复实验,才达到了记忆中的味道。

在继承传统制作手法,保持记忆中味道的同时,周丽娜还想着如何将粉虫进行宣传推广,让更多的南宁人了解和知道粉虫,她到壮志路小学、到职业学校教学生制作、宣传粉虫。对于未来,她和丈夫也想将生意做大些,“有了想法,在慢慢完善和寻找机会。”她想让更多的南宁人吃到正宗的粉虫,让老南宁吃到记忆中的味道。(记者邓色迎/文 何学俏/图)